南方日报:您刚谈到保险业的外包趋势,能为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吗?
徐晓华:保险业的外包趋势是规模增大,外包业务向高端发展。其中理赔外包业务从2004 年兴起,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工和IT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理赔费用持续上升,而外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理赔作为一项程序性业务,不是保险公司战略核心竞争力所在。举个例来说,Met Life将理赔流程离岸外包给ACS,理赔速度提高9倍,成本降低75%,准确性提高了40%。
公估业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制约公估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南方日报:但我们都知道,目前公估业表现得不那么具有“天然的公正性”,制约公估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徐晓华:可以从政策因素、市场环境、自身建设等三个方面来谈。
从政策因素上看,国家对公估行业的扶持力度尚显不足。在中国保险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中介发展的论述里,仅仅在“发展保险中介市场”相关内容里,提到“发展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积极促进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推动保险中介服务的规范化。”这里“公估”字样只出现过一次。在中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公估发展的论述里,同样也只有“优化保险中介市场格局,鼓励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向专业领域深化发展,提高中介机构服务保险消费者的能力”这样一句。此外,政策层面上很少有关于公估的内容,公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更是从未提及。
从市场环境因素的制约来看,这跟保险市场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目前保险公司的强势地位导致保险公估人的独立性难以保证,投保人对保险公估人的认知程度也较低。
再就是公估业自身建设因素的制约。公估业总的来说规模小,整体实力不足,不具备与保险人抗衡的实力。再就是专业力量有待加强,行业竞争同质化问题突出。专业人员短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未来公估业的
发展方向
南方日报:针对公估业的现状,您能否为决策监管层提出一些参考或建议?
徐晓华:核心是培育公估市场,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
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明确必须由公估人出面进行评估的事项;在行业发展规划中加大对于公估行业发展的论述,至少应该有专门论述的语句;尽快出台“十二五”规划细则,明确公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出台《关于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推动落实意见中提到的发展事项。
再就是优化保险市场环境。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加强消费者教育,加强消费者对于保险公估人的认知;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应联手推动理赔服务标准的建设:例如研究制定统一的公估报告、研究制定统一的赔付标准;逐步建立保险公估人的分级评价机制:例如,将对理赔服务质量评价的信息放入车险信息发布平台,对理赔质量进行匿名评价;未来与保险交易市场进行衔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