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高国辉)“上海将筹划建立保险交易所”又有新进展了,2月16日举行的“2011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工作会议”传来消息,上海设立保险交易所方案目前已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论证并推进。
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规划中,积极发展上海再保险市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上海此举显然是希望能稳固自己在中国保险市场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保险交易所在国外已成为保险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的重要阵地。据了解,国际上的保险交易所中存在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以英国劳合社为代表的代理直保及再保业务交易的运行模式,另一种是以纽约巨灾风险交易所为代表的保险期货交易所的运行模式。
自“上海将筹划建立保险交易所”消息传出之后,上海保险交易所将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模式一直备受关注甚至争议。
上海保险交易所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表示,上海筹建中的保险交易所为实体场内交易,其首要功能将是“再保险”。保险交易所的参与者将以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公司为主。从类别上看,保险交易所将主要进行原保险交易和再保险交易,初期以再保险交易为主,从交易对象看将以巨灾风险为主。此外,交易所还有望涵盖保险精算、财务以及经纪、公估等中介机构信息,为保险外包提供服务。
尽管业内人士对于上海建立保险交易所翘首以盼,但有专家认为,依然存在几个根本问题。
首先,由于法律制度、发展阶段、业务水平的不同,我国无法复制英国的劳合社模式。。其次,目前我国再保险市场上仅有6家外资再保险公司及中国再保险公司,不能形成对再保险业务入场交易的巨大需求。最后,保险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相关法规制度的不明晰,可能会导致保险交易所在未来出现业务运营混乱。
不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申曙光认为,中国保险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虽然因为再保险市场以及中介机构还未成熟,保险交易所不可能很快就做大做强,但是应该容许试验。“保险交易所一旦成立,将促进我国的原保险和再保险的发展,加快市场结构的转变。”申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了这个平台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会得到提升,“之前不敢接的风险较大的业务,现在可以拿到交易所交易后可能会承保,整个保险市场的蛋糕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