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揽不到业务被饿死,要么是违规运作被罚死。”谈及2008年以前的财险市场,黑龙江几家财产保险公司的老总时至今日仍心有余悸。
揭开“黑幕”
今年1月,中国保监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工作。紧随其后,35个保监局的44个检查组就进驻了全国21家保险公司的58个基层机构,重点查处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进行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突出问题。
在黑龙江省,检查组只进驻了一家公司———阳光财险黑龙江省分公司及其营业部。然而,这惟一的检查却“一针见血”,就此揭开了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背后的重重黑幕。
“为保证检查顺利进行,我们专门抽调了10名骨干充实检查组。”据黑龙江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检查组今年2月起正式开始对阳光财险及其营业部进行现场检查,经过4个月的现场检查,检查组发现2009年该公司虚列各种费用678万元,截留保费472万元,违法违规金额竟然高达1297万元。
据了解,检查组共对存在疑点的3150条发票信息登记造册,其中,在对1100张发票进行网站验证时,879张发票显示存在问题或为假发票,占全部验证发票的80%;抽取的93张有疑点的发票到税务局验证,其中86张为假发票,总金额为157万元;开具发票疑点较大的24家单位中,到工商局查询后发现,17家没有工商注册;保险公司开具的有疑点手写支票中选取20张到开户行查询实际去向后发现,19张为阴阳支票。
最为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除阴阳支票和假发票外,检查组还在现场检查出13枚假公章,政府、军队、银行等部门的公章都在该公司的私刻之列。
“自杀式”竞争
“不是饿死就是被罚死。”谈及保险公司不惜以身试法套取资金的原因,黑龙江保监局副局长马良骏表示,这是“前几年产险公司拼市场、争份额的恶果,在全国也很普遍”。
“保险公司上级给下级定指标、定任务不符合市场实际状况,做多少业务给多少费用(即跟单费用)的分配办法,加剧了保险公司拼市场的无序竞争。当时的恶性竞争真是到了喝血酒发毒誓的地步,挖人挖保费屡见不鲜,完全是掠夺性的、粗放型的经营。”黑龙江一家省级产险公司的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毫无秩序的价格战,这是一场从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自杀式”争夺战。从起初的7折5折,到后来的4折甚至3折,黑龙江车险市场的主体们集体丧失理性,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不违规,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而饿死;违规,就会被罚死”的两难境地。也正是为了生存,保险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加肆虐和猖獗,大量做假来套取费用。
监管“急刹车”
由于背离了起码的市场经营规则,黑龙江车险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行业整体连续4年亏损,13家主要保险公司中有10家公司撤换了老总。
对于此次检查中暴露出严重问题的阳光财险公司,监管机构更是施以重拳。据了解,根据阳光财险的违法违规事实,黑龙江保监局给予省公司30万元罚款,给予6名责任人警告和罚款33万元;给予哈尔滨营业部50万元罚款,吊销业务许可证。对于私刻其他单位公章、假发票问题,已经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这次检查是保险中介业务的监管风暴,只是一个开端,对秩序混乱的市场起到了急刹车、制动器的作用。”黑龙江保监局中介监管处处长张静波告诉记者,保险公司之所以在中介业务中违法违规,主要是因为经营决策不尽合理、合规意识淡薄,不仅如此,利益驱动以及监管力量薄弱也是造成中介业务违法的重要原因。
令人安慰的是,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为下一阶段加强监管提供了依据。黑龙江保监局副局长马良骏表示,保监局下一步将在制度建设和监管模式上加大创新,推进保险市场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屡查屡犯的保险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制定分支机构管理的指导意见,引导保险公司科学、合理地设置分支机构,对频繁撤销分支机构或变更营业场所的公司将加强管理。对于高管人员,则将全程跟踪。建立高管人员履职档案,实施动态监管,对发案机构和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分支机构的高管人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