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险业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在不断增多,但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基于此,笔者对2011年的保险市场提出若干预判如下:
预判1:国际金融体系重塑基础未遭实质破坏,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未受根本损害,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
预判2:全球经济格局变革成必然趋势,美国引发世界经济霸权捍卫战,汇率战、贸易战、外交战等端倪显现。
预判3:客户需求导向将成为保险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化、老龄化、国际化、自主创新、中产阶级崛起等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预判4:业务规模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基本格局不变。总体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第二集团市场份额可能扩大。
2011年市场形势研判
(一)世界经济形势带来压力。一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将继续,全球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时期。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难以实现复苏的自我维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表现强劲,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恢复性增长。二是汇率问题争端屡次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持续存在,美国挑起人民币汇率争端,增加了引发全球可能爆发货币战、贸易战的担忧。三是热钱投资可能流入中国。美元贬值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钱投机推波助澜,对国际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构成新的挑战,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产泡沫风险。四是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变革将深刻影响金融经营模式和金融创新趋势,国际监管合作面临政治磋商和利益妥协问题。短期内,在强势金融监管下,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低潮;长期看,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新的平衡。
(二)国内经济向好趋势明显。一是“十二五”规划定调发展方向。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改革攻坚之年,下一步经济增长中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更加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包容性增长。二是经济处于复苏放缓阶段。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处于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的复苏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放缓是规律使然,是政府主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结果,明年增速会略低于今年。三是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调整。我国会继续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以支持短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力争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
(三)政策综合效应正向显现。一是新《保险法》对公司影响日渐平稳,消费者保护力度和信息披露工作力度双加大成为必然趋势。二是新会计处理规定通过改变保费界定范围,利润和税负呈现模式,下调准备金和对关键指标影响等影响公司经营管理。三是更多保险试点将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先试先行,海西区建设和厦门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开局有利于两岸经贸整合,浙江即将以保险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建设保险创新试验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大区域合作势头迅猛,这些都将成为区域保险市场的政策利好。
(四)保险公司行为动态可能影响分支机构操作。一是近期多家公司采取后援集中模式,更多权限被上收到总公司,基层机构更多承担的是销售、服务等职责。二是部分保险总公司对事业部制、专业子公司的探索,在中长期内可能导致基层机构降级、人员调整,优质资源被提取剥离。三是保险公司与大客户合作呈现总对总签约的趋势,使得部分公司规避区域手续费自律管控。上海、北京等保险总公司林立和总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占尽先机,中小城市只能“望总兴叹”。四是国内外保险公司将进入新一轮股权变更频繁期,可能导致公司政策短期化和高管人员流动加快。
行业风险点演变分析
(一)公司管理风险加大。一是总分结构变革酝酿新风险。截至今年9月,我国共有保险总公司146家,分公司1290家,平均每家总公司要管理491家机构,每个分公司要管理55家机构。原有的分散式经营模式导致“大企业病”日益显现,造成信息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基层执行力差、作业标准不统一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已经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集中运营模式建设,但在运营模式加快变革过程中,新的风险点逐渐形成且未被充分认识和有效防御。二是中小保险公司同质发展前景堪忧。外资公司本土化经营能力较弱,小公司热衷于复制大公司组织架构和全国铺点,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薄弱,专业水准缺失,一些基层机构成为“空壳”公司。三是新公司综合症成为行业诟病,每逢新公司开业,便会对当地造成同业挖角、恶性低价竞争的冲击,导致一些从业人员频繁跳槽,部分公司队伍稳定性较差。
(二)资金运用风险加大。2009年以来,监管机构推出一系列保险资产管理规范性文件,可投资品种逐步有序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为金融业中投资领域最为广阔的金融机构。截至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4.3万亿元,是2003年的5倍;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2.77%,年化收益率4.16%。无担保债券、不动产、非上市股权等新的保险资产投资渠道都是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相对突出,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过大,保险公司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经验相对缺乏,人才队伍从业年限相对较短。
(三)业务发展风险加大。一是结构调整与规模增长关系需正确认识。多家公司对明年业务发展持积极态度,但过快的增长任务也会迫使基层降低业务质量来冲速度。同时,部分区域的高盈利助长了某些公司以优质业务养劣质业务的心态。二是银保业务有待进一步规范。银保业务存在销售误导高发、额外支付利益等痼疾,盈利空间微弱。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会对银保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行业普遍担心滋生账外支付额外手续费、变相支付手续费甚至商业贿赂等问题。三是交强险费率差异化问题值得研究。沿海发达地区的人伤赔付标准较内陆地区较高,交强险业务普遍长期亏损。加之个别法院打破交强险分类限额赔付的规定,扩大交强险赔付范围,保险公司将深度受困于交强险亏损。
2011年保险市场
基本走势预测
预计2011年,保险市场运行整体将保持良好态势,但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转型发展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从行业发展环境看,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一是受央行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调整影响,利率可能进入上调周期,传统保障型产品未必受到太大冲击,可能加快放开传统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的进程。二是CPI上涨势头暂难缓解,多种反通胀理财手段受青睐,多家保险公司发展意愿强烈。三是国家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消费拉动不足,外贸环境尚未改善,产险增速可能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然引起保险新需求,对保险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四是民生计划持续推进提供了难得机遇,保险在社会保障、防灾减损、公共管理等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商业保险对接社保、医保改革的难度不减。
从行业发展格局看,国内保险业将处于新一轮调整周期的上升阶段,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保险业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保费规模和保险深度、密度等指标排名差异较大。预计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保险发展增速加快,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政策推力加大,农村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中小公司县域布局基本完成,竞争区域将向县域、农村市场延伸。
监管工作值得注意的
突出问题
(一)综合经营与分业监管的风险。国内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强化,中资银行强势收购保险公司股权,海外金融机构积极参股中小公司,产业资本投资形成新的金融控股集团。综合经营主要风险来自IT系统风险、信誉风险、产品的适合性以及系统性风险。保监会应加强与其他部门协调,查找监管漏洞,防止综合经营风险。
(二)属地管理与二级战略的问题。一是保险总公司数量,尤其是总部不在北京的总公司迅速增加,应加强保监会和保监局联动,提前填补监管漏洞。二是多家公司进行集权化改革,分支机构权限集中于总公司,但公司间进度和力度不同,有钻监管薄弱环节之嫌;电话销售由总部或区域电销中心呼出,网络销售由总部维护,地方监管部门对问题追责的实际难度加大。三是引导保险公司树立“二级战略”理念,把考察、评价省级分公司经营战略纳入治理结构监管,支持分公司结合区域市场实际,制定较长期经营发展战略规划。
(三)强化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随着国内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扩展,巨无霸式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不断提高,一旦破产可能危及整个市场,中国需要防范“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可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中,授权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并分拆濒于倒闭的金融公司,并可确立新的架构来解散对整体经济构成威胁的公司。
(四)全方位以人为本的问题。一是加强消费者利益保护力度,维护保险消费者信心,继续推进保险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公众监督促进保险公司改善服务质量。二是优化人才选拔和育成机制,积极引进行业外优秀人才,规范人员流动,完善营销体制,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三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专业化、综合性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及时强化再保险、网络保险等高技术含量的监管队伍。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也是保险业稳固成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本文通过对2011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对2011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基本走势作出了预测,以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