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中资产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亏损高达53亿元,剔除投资收益,实现承保利润的只有平安、太保等为数不多的五家,整个中资产险在交强险承保上出现大面积亏损。这是中国保监会公布2009年交强险经营状况的简报,也是自2006年7月1日起中国保险市场正式经营交强险以来,第三份交强险经营年报的状况。
尽管数据早已发布,但是本报了解到,这份交强险报告中交强险经营四年来首次出现这么大的巨亏,受到了市场的质疑。而对于多数已经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财险而言,交强险无论是“暴利”,还是“亏损”,都成为它们想要进入国内车险市场无法逾越的制度鸿沟。
“一个以不盈不亏为经营宗旨的交强险,在四年间,出现了过山车般的经营情形:2007年,交强险曾被北京律师质疑每年暴利高达400亿元,这一质疑并未得到保险监管部门的回应;2008年,交强险两年半的经营报告显示该险种实现盈利18亿元;而到了2009年,交强险又出现53亿元的巨幅亏损。这样的经营数据波动实在太大了。”8月29日,上海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从2008年到2009年,经营交强险的中资财险队伍在不断扩大,从26家增加到30家,但是交强险却意外出现了承保亏损。8月30日,多家接受本报采访的外资财险公司并没有对这份数据发表看法,却无一不表示了对经营交强险的强烈愿望。
“即使交强险经营出现亏损,但是外资依然很希望能够获得经营交强险的资格,因为只有获得这项资格,才意味着外资产险可以真正无障碍地进入国内的商业车险市场。我们一直在等待保监会的信息。”一家外资产险公司商业险部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亏损有“理”
在所有35家中资产险公司中,仅有5家公司在剔除投资收益后还有承保利润,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即使作为国内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去年经营交强险业务也出现超过12亿元的经营亏损,耗掉该公司两年半累积经营利润的一半。
中国保险行业8月20日出具的多家中资保险交强险精算报告显示,列举的亏损理由均是人身伤亡赔偿标准中的死亡补偿金和残疾赔偿金上涨,CPI上涨使包括丧葬费、交通费、护理费、康复费、住宿费、误工费在内的多项支出成本上升,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汽车修理行业的价格上涨,增加了交强险财产损失的赔付成本。
而人保财险的精算报告甚至还预测,随着收入水平及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交强险的赔付水平还将会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
“交强险经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就承保和赔付来说,去年确实没有利润,恶性酒驾事故的频繁发生,致使保险公司赔付率比往年都要高,而基础费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整体有所下调,赔付限额提高。在城市中,人身伤害赔付的标准要比农村高,而汽车维修成本则是农村要比城市高,这里面都有很多的隐性成本,侵蚀着交强险保费。还有各家保险公司承保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都不同,多数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亏损是事实。”9月1日,上海一家中型产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5家盈利的财险公司中,平安和太平洋(601099,股吧)财险尽管当年实现盈利,不过,两家公司的利润额也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其中平安产险交强险2009年经营利润为3.84亿元,2008年同期为4.33亿元;太平洋财险2009年经营利润1.31亿元,2008年则为4.15亿元。
在今年14家出具交强险精算报告的公司中,记者也发现,在所有车的类型中,亏损严重的都是经营性车辆,如营业客车、营业货车、拖拉机和挂车,而家用轿车的交强险业务基本上都是盈利的,另外企事业单位的团险车辆承保也是盈利的。仍以人保财险为例,去年该公司家庭用车交强险经营利润为3.932亿元,而同年营业客车业务亏损高达9.4811亿元,拖拉机和挂车交强险分别亏损5.09亿元和9.0563亿元。
盈亏难解之谜
即使全行业交强险出现亏损,而交强险工作组负责人却在8月20日表示,暂不考虑对交强基础险费率进行调整。不过在今年的交强险第三份报告中,一个有趣的情形是,交强险出现承保亏损,商业车险却实现了整体扭亏。
尽管这位负责人解释交强险基础费率暂不做调整的原因时表示,交强险将通过责任限额和费率的调整实现较长时期内的基本盈亏平衡。
但是数据显示,2009年,保险公司共支付交强险赔款472亿元,比2008年增长26%,赔付率为78%,比2008年增长9.4个百分点。而相较赔付率的提高,交强险的经营费用率却继续呈下降趋势,交强险整体经营费用率比2008年降低1.8个百分点,至30.8%。而之前的2006年至2008年,交强险的经营费用率依次为124.3%、39.2%和32.6%。
“交强险盈利,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交强险第一年开始运行的时候,各家保险公司投入都比较大,经营费用超支,但是从第二年开始成本率就大幅下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用的是同一个车险信息平台,出单系统也是一套,保险公司要支付出多少成本,业内都清楚;其次,在赔付方面,既然保险公司能控制商业车险规模,控制商业成本,实现扭亏为盈,那为什么交强险就出现如此大的承保亏损?官方解释受资本市场波动和国家振兴汽车行业政策影响,汽车销量上升,使得保费增幅加大,出现的赔付也加大,但是各家保险公司的精算报告中已经出具赔付主要是经营性的客车、货车等,也就意味着私家车出险概率比经营性车辆要低很多,那又为什么交强险出现53亿的承保巨亏?”前述上海保险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
外资被挡在“门外”
记者了解到,每一年的交强险经营业务报告,对于中资财险公司而言,总是欢喜的公司少,忧愁的公司多,而对于已经转制为独立法人的外资财险而言,它们至今都还被挡在经营交强险的门外。
“我们没有听到监管部门要放开外资财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的消息,如果保监会放开交强险经营业务,应该会发布通知。”在外资财险大本营上海,一则保监会有意放开外资财险公司不能经营交强险的限制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而9月2日一家总部在英国的外资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则明确向记者表示,没有明确听说此事,该公司也还没经营商业车险。
不过虽然这家外资产险公司没经营商业车险,但是所有的外资产险几乎都在等待保监会的“赦令”。
今年7月15日,AIG集团副总托马斯在上海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美亚对进军商业车险领域有极大的兴趣,也希望中国保险业能够放松商业车险对外资的一些经营限制。但是外资至今仍未看到保险监管机构在交强险上对外资放开的动向。
“中国的商业车险市场占整个产险业高达70%的比例,对于任何一家外资产险公司而言,这个市场蕴藏的商机都是显而易见的,这几年,我们也都关注中资产险公司在车险业经营的情况,我们自己也给本国的跨国企业做一些商业车险的承保,但是此前是还没完成分改子,不能做异地的承保业务,现在完成了分改子,交强险对外资的设限,又使得外资产险公司无法真正拓展在中国的车险市场。”同日,一家日本外资产险公司负责人对记者无奈地表示。
记者也了解到,对于外资而言,只要能够经营交强险,就有扩大产险保费规模和实现盈利的可能。而在上海市场,有的外资产险公司已经开始“曲线”扩大商业车险业务,即投保人也可以在外资产险公司投保商业车险和交强险,商业车险保单由外资产险公司出具,交强险保单则是由外资产险的“合作方”中资产险公司出具,投保方在外资公司也能一并投保商业车险和交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