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案件将保险公估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家保险公估公司受某险企委托,鉴定出现事故的黑龙江某木业厂的损失为621万元,而被保险的厂家认为损失有2600余万元,二者对损失的估计金额相差近2000万元。
资深保险公估师陈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一方面,强势的保险公司在估损工作有难度的情况下委托保险公估公司,要求公估公司将公估结果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且全程监管公估过程。而另一方面,被保险人往往通过夸大自己的损失等方式以获得尽量多的赔付。而由于创收渠道单一,中资保险公估公司往往成为保险公司的利益共同体。
公估过程
处于保险公司监管之下
“保险公估业务主要针对企财险,考虑到赔付压力,保险公司往往要求公估公司将估损金额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业时间超过八年的陈先生是国内一家中资保险公估公司的资深公估师,他表示,中资公估公司的整个公估过程都处于保险公司的监管之下,这是影响公估结果的一方面因素,其公正性只能说是相对的。
保监会发布的《中介市场报告(2012)》显示,2012年,保险公估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5.68亿元,同比增长14.96%;其中财产险公估服务费收入15亿元,寿险公估服务费收入915万元,其他收入5897万元。
记者从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集团的业务涉及财产险、健康管理、水险、海事服务等领域,合作伙伴包括人保财险、中国太保、平安财险等20家中资财险公司,多家外资财险公司以及保险经纪公司。泛华保险公估集团更与人保、平安、太保等多家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代理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被多家企业聘为风险顾问。
陈先生分析认为,中资保险公估机构受制于保险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创收渠道单一。“公估机构99%的收入可能都来自保险公司,一旦一个公估案子没做好,甚至一个公估人员有一点点失误,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公估公司的生存。保险公司一旦在其系统内封杀某个公估公司,地方分支机构都不与之合作,这个影响对小公估公司来讲是巨大的。”陈先生称。
事实上,《中介市场报告(2012)》还显示,相较于保险经代市场的充分竞争,保险公估市场近年两极分化较明显。2012年,保险代理市场中业务排名前四家和前八家机构的业务收入在整个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5.21%和18.25%,经纪市场分别为27.51%和41.64%;公估市场高达43.95%和53.49%。
同时,分析近五年来的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经纪和代理市场上述两项数据基本在逐年降低,而公估则是在逐年上升,这说明经纪、代理市场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估市场则由于近几年多家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或重组,使得少数几家大公司掌握了多数市场资源,机构间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中资保险公估公司——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和泛华保险公估有限公司所占份额之和就在三成左右。